承载中国居住梦想——春江丽景的筑梦、坚守与升华
时间:2023-05-26 16:30:30
来源:中心资讯
居住梦想
老舍说“我们最熟悉的房子,总是最亲切的”,在现今社会,人们心底渴求一种根本性的文化归依,我们需要在熟悉、亲切的房子里释放关于民族的那一份情感和眷恋,在纷杂的环境中回归我们最本源的生活状态与梦想。
房子之于中国人,许久以来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房子是“家”的象征。从上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的今天,房子的演变史犹如长长的一部历史画卷,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记忆。从70年代的筒子楼到80年代的福利房,在经历了1980年住房商品化后,房子便朝着越来越专业的方向发展,从几代人共居一室的“必需品”,成为今天享受生活的“奢侈品”,不管怎样发展人们对于“好房子”的追求与梦想从未改变。
筑梦 建筑铭刻历史,文化筑居中国
院落,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居住梦想,所谓“民间多富宅,城中多贵院”,“徽州大户”、“晋商大宅”、到北京的四合院,院子一直是中国富贵阶层的居住符号,也是中国人骨子里挥之不去的情结,而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人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以及消费的升级,新兴阳光财富群体以及知识精英阶层在居住上更多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立场和居住梦想,而非“炫耀性消费”。
鸿威“院子系”是鸿威集团基于二十多年对中国传统建筑深研的砥砺之作,汲取“三坊七巷”的建筑精髓;传承紫禁城、恭王府、四合院等典型中国建筑礼制;以中国皇家院落为蓝本;融合创新现代建筑技术、方式,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与梦想很好的总结,营造中国大院“高、深、大、美”的居住属性,进而将无形的中式文化落实在院子上,而春江丽景正是其集大成者。
坚守 天生丽质难自弃,传统继承启新章
鸿威春江丽景,择址自然环境优美、发展潜能巨大的休屯封面之地,441公顷国家级湿地公园环绕,5.7公里一线江景为家人匠筑一处理想居所,舒适且从容的生活,自此有了新的注脚。
建筑自然生长于山水之中,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兼得自然钟灵、人文毓秀,打造有天有地的中式院墅,土地的纯粹性与环境、生态资源的稀缺性,古徽州文化的浸染,是为地利,注定了春江丽景先天的高端居住属性,加之鸿威集团多年造院积累,定不会负了这一方山水。
春江丽景的打造上深谙造“院”要义,创新与匠心融合,将沿袭下来的坊巷体系“十二则例”:三进门第、五坊八巷、春江五景、院落围合、中式漏窗、三重庭院、精装门头、定制匾额、曲阳抱鼓、匠刻雕工、青瓦立铺、花街铺地与创新的江南园林景观相辅相成,建筑根植于江南园林与风情之中,理水成园,一院藏尽徽州。用中式思维去解构人的居住生态,更注重高端人群对私密性的要求,通过树与房、树与墙、树与树等之间建筑细节打造来回应中国传统居住对于舒适性和居住体验化的要求,用丰富细腻的造 “院”理念与造“园”主题诠释着鸿威对“好房子”居住本质的理解。
升华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
当年林语堂先生引用下面这首诗很好的解释了中国人居住的梦想,也确实道出了中国人骨子里对于居住的喜好,中国人的居住梦想是建筑生长在山水中,自然走进生活。
门内有径,径欲曲;径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
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边有亭,亭欲朴;
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室旁有路,路欲分;路合有桥,桥欲危;
桥边有树,树欲高;树阴有草,草欲青(节选)
春江丽景立于休屯封面,约46万方全龄康养大城,傲立于苍翠青山麓,蜿蜒横江畔,将江南园林文化与古徽州文化的独特性要素有机结合,实现产品文化价值的升华。
中式合院以一户三院设计(前院、侧院、后院),容纳一方自在天地,置身风景环簇的前庭后院中,门径屏阶、花松石亭散布在坊巷、院子之中,在整体布局和景观打造上将江南风物、景致尽藏坊巷之间,打造真正意义上的“院子里的江南”,满足人们对传统中式居住文化回归的渴望,实现中国人对于居住最纯粹的梦想。12米的超大面宽,采光更多,部分院落7米围墙,庭院深深,是对古徽州文化的另一种演绎也是对中国人内敛注重隐私的居住理念的表达,院中角亭,屏风及文房四宝铜质壁画无一不是对中国人居住梦想以及耕读文化的演绎。
春 江 丽 景
鸿威·春江丽景
约171-269㎡中式合院/联排院墅
户户配置超大私家庭院
天地入院,情景相生
三五知己,饮茶对弈
谈笑风生中,墅说江山
如院美好生活,恭请入席
争藏热线
0559-2323 666
项目地址
黄山市休宁县城东文昌桥旁